近日,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印發《湖北省應對氣候變化“十四五”規劃》,其中提到:
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。有序推進水電保護性開發,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,新增常規水電裝機50萬千瓦,水電裝機達到3800萬千瓦。提高三峽電能湖北消納比例。創新“光伏+”發展模式,推進光伏發電多元布局。加快建設集中式、分布式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,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、生物質清潔供暖和生物質天然氣。分別新增光伏發電、風電、生物質發電裝機1500萬千瓦、500萬千瓦、50萬千瓦,光伏、風電、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分別達到2200萬千瓦、1000萬千瓦、160萬千瓦。積極探索地熱能開發利用,開展淺層和中深層地熱能資源調查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,推進制氫、加氫試點項目建設。做好以咸寧核電為重點的核電廠址保護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比“十三五”末期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。
專欄3 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建設工程
生物質能:在開發區、產業園區等熱負荷需求集中的地區,建設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。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燒電廠。推廣生物質多元化利用,支持生物天然氣工程建設,積極發展生物質鍋爐供熱,鼓勵開展生物質與燃煤耦合發電。
加快建筑領域低碳高效發展。積極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,修訂我省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、綠色建筑設計與工程驗收等標準。制訂我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標準,支持武漢、襄陽、宜昌等地率先開展被動式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建設試點,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零能耗建筑試點。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,推行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。因地制宜推行熱泵、生物質能、地熱能、太陽能等清潔低碳供暖,鼓勵發展分布式高效取暖,推動采暖、生活熱水逐步實現電氣化。 |